《六祖坛经》给陶瓷砖企业的七则醒世忠告

20251119 1.png

  当您手持这片由泥土淬炼而成的瓷砖,可曾想过它与你我本性的相通之处?《六祖坛经》云:“何其自性,能生万法。”陶瓷砖由最朴素的泥土,经匠心淬炼而成光泽照人的建材,这一过程恰如慧能所示——众生皆有佛性,只待明心见性。在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当下,让我们一同探寻源自千年智慧的破局之道。 

  一、于相离相:超越形式的创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前陶瓷行业沉迷于模仿大理石纹理、木纹等“相”,却鲜有真正创新。当所有企业都在追逐相同的流行花色时,价格战成为必然。 

  行业启示:有企业曾推出可净化空气的功能性瓷砖,将实用价值与美学结合,正是“于相离相”的实践——不拘泥于表面纹理,而是回归瓷砖本质功能进行突破。陶瓷企业应思考:除了装饰,瓷砖能否调节湿度?能否赋能节能?能否成为智能家居的接口? 

  二、心量广大:打破行业边界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陶瓷企业常将自己限定为“建材供应商”,但慧能的“心量广大”启示我们:瓷砖本质是空间语言的载体。 

  行业实践:部分领先企业通过与设计师合作,推出整体空间解决方案,从卖产品转向提供美学价值。还有企业跨界与文化IP合作,使瓷砖成为文化传承的媒介。当瓷砖铺设在医院、学校、博物馆等不同场景,是否承载了相应的情感与功能内涵? 

  三、一行三昧:专注带来的突破 

  “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在追逐风口时,许多企业失去了专注的力量。 

  专注的力量:有企业坚持十年如一日深耕单一品类,最终成为细分领域冠军。这正如慧能所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在行业频繁更替的热点中,企业是否保持了战略定力?是否在关键技术上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积累? 

  四、法无顿渐:数字化转型的实质 

  “人有利钝,法无顿渐。”数字化转型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当前行业存在盲目上马智能产线的现象,却忽略了数据流通与流程再造的本质。 

  务实转型:真正的数字化不是设备的堆砌,而是如慧能所示“心悟转法华”,以思维转变带动技术应用。有企业通过构建全流程数据系统,实现了从生产到管理的协同优化,这才是“法无顿渐”的实质。 

  五、无念为宗:用户思维的本质 

  “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许多企业的“用户导向”仅停留在口号,内心仍被成本、规模等固有观念束缚。 

  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有企业通过建立用户需求研究体系,深入挖掘消费者对防滑、抗菌等场景化需求。陶瓷企业需自问:我们是否真正关注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老年群体需要的安全性、家庭关注的健康性能,是否成为产品创新的源头? 

  六、不取不舍:可持续发展的智慧 

  “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在环保与成本之间,企业常陷入两难,但慧能的智慧启示我们,矛盾双方本可统一。 

  绿色与利润兼得:有企业通过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废料、废水的循环利用,反而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有企业推广低能耗窑炉,能效提升超40%。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七、自性能生万法:品牌的核心在内心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品牌建设非靠外部包装,而是内在价值的自然流露。 

  品牌即品格:有企业以“科技艺术”为核心理念,还有企业以“技术领先”为基石,这些均源自企业的真实能力与长期积淀。品牌故事是否与企业实际一致?员工是否认同?消费者能否感知?


  明心见性,瓷见本心

  《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陶瓷行业的智慧不在远方,而在每一片瓷砖的品质中,在每一次创新的尝试里。

  当我们的产品铺设在千家万户,它们不仅是冰冷的建材,更是匠心与智慧的载体。愿陶瓷企业能如六祖所言“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回归初心,在泥土与火焰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以明镜之心,造不朽之瓷。

 

  注:本文融合《六祖坛经》核心思想“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无念为宗”等,结合陶瓷行业实际挑战,提供一条内外兼修的发展路径。文中案例均为行业公开实践。

(美家网产业研究中心  供稿)


  • 分享到 :

上一篇:树行业正气、立行业新风 陶瓷行业要对抄袭说不

下一篇:佛山陶瓷以强大国内市场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全国市场份额

友情链接 Links

MORE +

行业前瞻 | 慈善公益 | 法律咨询 | 会员企业 | 联系我们 |

粤ICP备11050138号 本站律师顾问:广东中天鼎盛律师事务所

×
消费维权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