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砖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从不间断,砖坯在窑炉中经历淬炼,焕发新生。然而,在企业的办公区、展厅乃至管理环节,却常常存在一种无形的“静默”:有的员工如永不停歇的齿轮,总能找到需要润滑的环节,眼里总有干不完的活;而另一些员工则像需要外力驱动的传送带,不推不动,安排了才做,没安排时便仿佛隐形,在工位上“静坐修炼”,创造的价值微乎其微。
这种“眼里有活”与“眼里没活”的鲜明对比,是众多陶瓷砖企业管理者心头的一大难题。它不仅直接影响了团队效率和执行力,更在无形中塑造着企业的文化氛围。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将“木头人”转化为“自驱者”,是企业人才管理与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 现象深析:“永动机”与“木头人”的成因何在?
“眼里有活”的员工,并非天生劳碌。其背后驱动因素是多方面的:
责任感与归属感:他们将公司的事视为自己的事,拥有“主人翁”精神,愿意为最终结果负责。
成就导向与成长渴望:他们从解决问题、完成挑战中获得巨大满足感,将额外的工作视为学习和展示能力的机会。
敏锐的观察与思考习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预见风险,并主动思考解决方案,乐于向领导提出改进建议。
反之,“眼里没活”的员工,其状态也绝非简单的“懒惰”可以概括:
安全感与规避风险:“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维根深蒂固。害怕承担额外责任带来的风险,选择明哲保身。
目标模糊与价值感缺失: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如何贡献于公司大局,认为“做与不做一个样”,缺乏内在激励。
能力恐慌与技能不足:部分员工并非不想干,而是“不会干”、“不敢干”。担心暴露能力短板,或不知从何下手,索性选择等待指令。
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错位:如果企业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文化,或主动作为者得不到及时、公正的认可与回报,必然会挫伤积极性,助长消极观望心态。
二、 破局之道:企业如何系统性地培育“眼中有光”的员工?
简单地批评或惩罚“眼里没活”的员工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引发抵触情绪。管理者需要一套系统性的、以人为本的培育方案,从“土壤、阳光、水分”多方面入手,激发员工的成长内驱力。
1. 明确“活”在哪里:设定清晰目标与期望,绘制“岗位价值地图”
许多员工“没活”,是因为对“活”的定义模糊。企业需要:
细化岗位职责(JD): 不仅要列出核心任务,更要明确每个岗位对内部客户(其他部门)和外部客户的价值贡献点。
推行目标管理(OKR): 与员工共同制定有挑战性的关键目标(O)和可量化的关键结果(KR)。让员工清楚,除了日常职责,还有哪些领域可以主动创造价值。例如,对展厅导购,除了销售指标,可以设定“客户满意度提升”或“提出一项展厅布置优化建议”等目标,引导其主动观察和改进。
2. 赋能“能干好活”:提供技能培训与资源支持,破除“能力恐慌”
员工有主动性,但若缺乏相应能力,也会产生挫败感。企业应:
开展“主动性技能”培训: 如问题分析与解决、有效沟通、时间管理等,教会员工如何发现问题、分析根源并提出可行方案。
实施“师徒制”或“标杆学习”: 让“眼里有活”的优秀员工分享经验,通过传帮带,将主动思考的工作方法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其他员工。在新产品知识、新工艺技术上也需持续培训,让员工有“料”可用的前提下主动作为。
3. 激励“愿干活”:建立公平且及时的认可与回报机制
行为的背后是动机。必须让主动作为者得到正向反馈。
即时表扬与精神激励: 管理者的一句公开称赞、一封表扬邮件、一次优秀员工评选,都能极大满足员工的尊重与成就需求。在陶瓷砖企业,可以利用晨会、周会及时表彰那些主动清理展厅样板、优化产品介绍话术、提出包装改进建议的员工。
物质激励与晋升挂钩: 在绩效考核中,设立“主动性”、“创新贡献”等维度的权重。将主动承担、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产生效益的行为,与奖金、调薪、晋升直接关联,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
4. 营造“敢干活”的氛围:包容试错,倡导“改善文化”
如果主动提出的想法总被否定,或尝试失败后受到指责,员工自然会选择沉默。
管理者以身作则: 领导者自身要是“眼里有活”的典范,并保持开放心态,乐于听取建议。
容忍“有益的失败”: 明确告知员工,在合理范围内的试错是被允许的,重点是从中学习。可以定期举办“改善提案发表会”,无论建议大小,都给予展示机会,营造“人人皆可创新,事事皆可改善”的氛围。
/////
对于陶瓷砖企业而言,面对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人的主动性是突破重围最宝贵的软实力。将员工从“推一下动一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火”的主动创造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要求企业管理者从制度设计、技能培养、文化塑造等多方面系统发力,精心耕耘组织环境的“土壤”。
当每一位员工都感到被信任、被赋能、被激励,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时,“眼里有活”将不再是个别优秀员工的特质,而会成为整个团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推动企业穿越火窑、淬炼成金的强大内生动力。
(禅城陶瓷协会党支部 供稿)
友情链接 Links
佛山市人民政府 | 禅城区人民政府 | 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 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 | 美家网 | 搜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