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科技”一词被提及高达四十六次,“创新”达六十一次,这清晰地传递出国家层面将科技创新置于未来发展核心位置的坚定决心。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深水区的中国陶瓷砖行业而言,这份《建议》不仅是一份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更是一本为企业量身定制的“行动指南”。它指明了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跃迁的必由之路。
陶瓷砖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过去依靠资源消耗、成本优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十五五”时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内化为企业创新的灵魂,外化为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具体而言,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战略布局与实践探索。
一、 强化“原始创新”与“关键技术”攻关,构筑核心竞争壁垒
《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于陶瓷砖行业,这意味着一场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转变。
基础材料的颠覆性研发: 企业应加大对新型陶瓷原料、功能性釉料、墨水等基础材料的研发投入。例如,开发具有自洁、抗菌、空气净化、隔热保温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而非仅仅在外观花色上做文章。这需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攻克材料科学领域的底层技术,形成技术专利池。
关键工艺与装备的突破: 目前行业在高端装备(如工业级3D打印设备、智能化喷墨打印头)和核心工艺(如低碳烧成技术、干法制粉技术)上仍存在对外依赖。有实力的头部企业应勇于投入对关键生产装备的自主研发或深度改造,实现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和智能化调节,从而在产品质量、能耗控制和生产效率上建立难以复制的优势。
从“制造”到“智造”: 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研发环节。利用AI算法分析海量设计数据,预测市场流行趋势,辅助产品创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和优化生产工艺,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
企业启发: 设立企业内部的研发中心或实验室,将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与产业链上游的化工、机械企业,以及下游的设计师、房地产商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针对特定市场需求进行协同攻关。
二、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如果不能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和效益,便是空中楼阁。《建议》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正是陶瓷砖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产品形态的革新: 超越传统的方形、矩形瓷砖,向大规格、超薄、曲面、异形等更具设计感和功能性的产品拓展。例如,研发可应用于天花、墙面的超大规格陶瓷薄板,或能与智能家居系统联动的发光砖、触控砖等,开辟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边界。
商业模式的重构: 利用科技手段,从单纯的“卖产品”转向“卖解决方案”和“卖服务”。打造数字化的“产品+空间”解决方案库,为设计师和消费者提供一键生成的虚拟铺贴效果;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C2M)模式,满足消费者对小批量、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绿色化与高端化并行: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企业应全力推进绿色制造,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废渣、废水、废气的近零排放,并大量使用工业固废作为原料。同时,将绿色环保作为产品的高端属性进行营销,打造绿色品牌形象,契合国家“双碳”目标和高端市场的消费偏好。
企业启发: 成立专门的应用创新部门,负责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方案。积极拥抱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使陶瓷产品成为建筑数字化的一部分,提前嵌入设计流程,提升与建筑、装修产业的黏性。
三、 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夯实创新发展根基
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议》要求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人才体系。
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 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定向培养适应智能化产线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另一方面,大胆引进跨学科人才,如材料科学、软件工程、数据科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创新基因。
打造激发创新的组织文化: 建立鼓励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容错机制,设立创新奖励基金,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打破部门墙,促进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敏捷协作。
构建学习型组织: 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关注全球科技前沿和行业动态。企业领导者应率先成为“科技型企业家”,深刻理解技术趋势,并将其与公司战略相结合。
企业启发: 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将人才密度和人才质量作为企业的核心考核指标。与高校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实习基地,实现人才的“前置培养”和“无缝对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五五”规划的宏伟篇章已经展开,它为中国陶瓷砖企业提供的不是一份轻松的“参考答案”,而是一张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奋力书写的“考卷”。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唯有将“科技”二字刻入企业发展的基因,以“创新”驱动每一天的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不断催生属于陶瓷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最终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这条路充满挑战,但无疑是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
(禅城陶瓷协会党支部 供稿)
友情链接 Links
佛山市人民政府 | 禅城区人民政府 | 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 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 | 美家网 | 搜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