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是陶瓷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跃升”,高质量发展成为各产业转型的核心命题。对于陶瓷砖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而言,如何在产能过剩与需求升级的双重压力下突破瓶颈,关键在于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近期人民日报发表的《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一文,系统阐释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规范竞争的核心逻辑;而陶瓷行业新近实施的新5A分级标准,则以具体实践印证了:唯有以制度规范清除市场乱象、以标准引领提升供给质量,方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系上“安全带”、注入“新动能”。

  市场竞争秩序的优化,本质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廓清“制度边界”。人民日报文章指出,“优化竞争秩序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支撑”,其核心在于通过完善规则、强化监管,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不正当竞争,让市场主体在统一的规则下公平竞争。陶瓷砖产业作为建材行业的重要分支,长期面临“低质低价”恶性竞争、质量标准不统一、品牌价值被低估等问题。过去,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以牺牲环保标准、降低原料成本的方式压价,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发;更有甚者,以“概念炒作”替代产品创新,用模糊的“高端”“进口”标签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认知。新5A分级标准的出台,正是以制度手段重新划定竞争“起跑线”——通过明确的产品分级指标(如吸水率、耐磨度、环保性能等)、严格的检测认证流程、统一的分级标识管理,将企业的竞争焦点从“价格博弈”转向“质量比拼”“创新比拼”,为企业划定“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的清晰边界,让合规经营、技术领先的企业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从根本上遏制无序竞争的滋生空间。

  市场竞争秩序的优化,更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创新动能”。人民日报强调,“优化竞争秩序要与培育创新生态形成合力”。对陶瓷砖产业而言,技术创新是突破资源约束、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但创新的动力往往被无序竞争所消耗:当企业投入大量成本研发低碳工艺或功能型产品时,若市场上充斥着仿冒品与低价劣质品,创新收益无法覆盖成本,企业便会失去研发投入的动力。新5A分级标准的实施,通过“优质优价”的市场信号传导机制,让创新成果转化为可量化的竞争优势——达到更高等级5A标准的产品,不仅能获得更高的市场定价权,还能通过标准认证形成品牌辨识度,吸引注重品质的消费者。这种正向激励下,企业将更倾向于加大在绿色制造、智能生产、功能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例如,部分企业已开始围绕新5A标准中的指标,研发新型节能窑炉技术;围绕“抗菌性能”等附加功能,迎合消费者选择AAAAA砖的同时开发健康瓷砖产品。这些创新实践,正是竞争秩序优化后产业活力释放的直接体现。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陶瓷砖产业的转型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微观注脚。人民日报文章提出,“优化竞争秩序要打破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过去,陶瓷产业因物流成本高、区域市场分割,形成了“一地一产业带”的分散格局,部分地区甚至存在“小圈子保护”现象,阻碍了优质产能的跨区域配置。新5A分级标准的全国性推行,本质上是在建立跨区域的“质量共识”——无论企业位于哪个产区,只要符合5A标准,就能在全国市场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这种“质量通兑”的规则,将推动陶瓷产业从“区域割据”走向“全国协同”,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最终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平衡。对于陶瓷砖产业而言,新5A分级标准的落地,既是市场竞争秩序优化的具体实践,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它以制度规范清除乱象、以标准引领激发创新、以统一规则促进协同,最终将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制胜”、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正如人民日报所强调的,“优化竞争秩序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唯有持续推进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化、透明化、法治化,才能为陶瓷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而坚实的保障。

(美家网党支部  供稿)


  • 分享到 :

上一篇:树行业正气、立行业新风 陶瓷行业要对抄袭说不

友情链接 Links

MORE +

行业前瞻 | 慈善公益 | 法律咨询 | 会员企业 | 联系我们 |

粤ICP备11050138号

×
消费维权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