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新办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稳”与“进”的基调贯穿始终。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建材行业的表现与宏观环境紧密共振,而陶瓷砖作为建材领域的“民生刚需品”,在消费复苏、政策托底、产业升级的三重逻辑下,正显现出值得关注的几个“兴奋点”。这些兴奋点不仅折射出行业的韧性,更指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一、消费市场回暖直接拉动“家居焕新”需求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上月回升,其中“居住类商品”消费表现亮眼。这一变化背后,是居民消费信心的修复与“品质生活”需求的释放。陶瓷砖作为家庭装修的核心材料之一,其需求与住房改善、存量房翻新高度相关。从宏观数据看,7月服务业PMI中“居民服务及修理”指数持续位于扩张区间,侧面反映家装、维修等“后地产”服务的活跃度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带来的需求结构变化。随着Z世代逐步进入购房、装修阶段,其对陶瓷砖的偏好从“功能性”向“设计性”“个性化”延伸——大尺寸岩板、仿天然石材纹理砖、抗菌防滑功能砖等细分品类的市场接受度显著提高。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正在倒逼企业优化产品矩阵,从“生产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二、房地产政策优化稳定产业链“基本盘”
7月,房地产相关政策延续“因城施策”基调,部分城市进一步放宽购房限制、支持“以旧换新”,叠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为房地产产业链注入了确定性。尽管新建商品房销售仍在调整期,但“保交楼”政策的落地见效,使得竣工端建材需求保持韧性。陶瓷砖作为竣工交付的“最后一公里”材料,其需求与房屋交付量直接挂钩。
更重要的是,政策对“存量住房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大。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对存量住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给予补贴”,这一政策将激活庞大的存量房市场。据测算,我国存量住房面积已超300亿平方米,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住房占比近40%,普遍面临装修老化问题。存量房的“二次装修”需求释放,将为陶瓷砖行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市场增量,缓解过去过度依赖新房销售的周期性波动风险。
三、绿色转型加速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7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绿色低碳”仍是高频词。从能耗双控到碳达峰行动方案落地,建材行业作为高耗能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陶瓷砖行业在这一过程中,既面临环保压力,也迎来技术突围的机遇。
一方面,政策对“绿色建材”的认证与推广力度加大。7月多部门联合发布《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将低能耗、低排放、可回收的陶瓷砖纳入重点推广品类。这意味着,符合标准的企业将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标中获得优先权,绿色产品溢价能力逐步显现。另一方面,企业技术改造意愿增强。低碳烧成技术、废料回收再利用工艺、清洁能源替代等领域的突破,正在降低生产环节的环境负荷。一些头部企业已率先实现“煤改气”“光伏+窑炉”等技术应用,不仅满足政策要求,更通过成本优化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打开下沉市场空间
7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中西部地区增速快于东部。这一现象与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密切相关。
在新型城镇化层面,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升级、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对陶瓷砖的用量保持稳定增长。而在乡村振兴领域,“厕所革命”、农房改造、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政策,正在激活县域及农村市场的陶瓷砖需求。与城市市场不同,下沉市场对产品的性价比、耐用性要求更高,同时对品牌认知逐渐提升。这为具备区域布局优势、渠道下沉能力强的企业提供了拓展机会,推动行业市场结构从“东强西弱”向“全国均衡”演变。
从“周期波动”到“韧性成长”
7月的经济数据,传递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信号。对陶瓷砖行业而言,这些信号不仅是外部环境的改善,更是内部结构优化的契机——消费升级激活新需求、政策托底稳定基本盘、绿色转型重塑竞争力、下沉市场拓展新空间。当行业逐渐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当企业开始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制胜”,陶瓷砖行业的“兴奋点”,终将转化为支撑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增长极”。
(美家网党支部 供稿)
友情链接 Links
佛山市人民政府 | 禅城区人民政府 | 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 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 | 美家网 | 搜陶网 |